争做“四有好老师”之“上好课”
近期,学校五年之内的26位老师集中三楼会议室,召开了“读好书 上好课 争做四有好老师”的分享会。
首先,由入职第三年的3位青年教师:华晨茜(科学)、金世奇(语文)、丁凌(数学)播放了他们此次参加区三年达标考核的“微课”,旨在通过教学实录片段,展现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,课堂教学能力,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,并进一步打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,促进其专业发展。在每位老师播放完视频之后,执教老师都进行了2分钟的简短说课,主要从教学目标的确定、重难点的突破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意图来谈。其他老师不光聆听,还认真做了笔记,并谈了自己的体会和建议,最后分学科做了相应的评课。
备课是教师最基本的教研工作,备课能力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,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。但是,在知识转型和教育改革背景下,新课程全面推出后的今天,教师的这个能力遭遇到了时代的挑战,如何备课变成了一个新的研究命题。
为适应新课程的全面推广,上海曾经进行过抽样调研,发现学校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所占时间较多的前三个选项分别是:说课、听课和评课;讨论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;教材分析。这三个选项都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有着直接关系。
为此,师训处朱莉老师给青年老师推荐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套丛书《如何说课》《如何备课》《如何评课》,希望老师们能够认真学习,让其成为自己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石,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向导。
“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。”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,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。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、传播思想、传播真理的工作,是塑造灵魂、塑造生命、塑造人的工作。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,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、品行、品味的“大先生”。
让我们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,“读好书 上好课”甘当人梯,甘当铺路石,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,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。